top of page

【寶寶便便顏色全攻略:從黃金到警訊,一篇讀懂嬰兒健康密碼!】

  • 作家相片: RibBow
    RibBow
  • 4月22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3天前

嬰兒不會說話,但他們的「便便」其實是重要的健康訊號!從顏色、質地到氣味,都能反映消化狀況、營養吸收甚至潛在疾病。這篇解析「0-1歲寶寶大便顏色」的健康意義,幫助爸媽快速判斷何時該安心、何時該就醫。


寶寶便便顏色全攻略

嬰兒大便的正常顏色範圍

嬰兒的大便顏色會隨著年齡和飲食改變,以下列出常見的正常顏色及其成因:


1. 墨綠色(胎便)

出現時間:新生兒出生後2-4日內

特徵:黏稠、無臭味,類似瀝青狀

成因:由胎兒期的腸道分泌物、膽汁、羊水等組成

注意:若出生後48小時仍未排出胎便,需檢查是否有腸道阻塞問題


2. 黃綠色(過渡期大便)

出現時間:出生後3–5天,胎便排出後

特徵:顏色逐漸變淺,質地較稀,可能帶有黏液

成因:消化系統開始適應母乳或配方奶


3. 金黃色(母乳寶寶)

特徵:質地鬆軟、呈軟膏或帶有奶瓣,可能有酸味

成因:母乳易消化,膽汁與腸道細菌作用產生金黃色


4. 深黃色(配方奶寶寶)

特徵:顏色較深,質地為泥狀,氣味較重

成因:配方奶含鐵或其他添加成分,消化速度較慢


5. 橙黃色(副食品階段)

出現時間:約6個月後開始吃副食品。

成因:食物中的胡蘿蔔素影響


6. 深綠色

成因寶寶喝加強鐵質配方奶,鐵質經消化後呈現顏色


7. 綠色

成因母乳寶寶吃過多前奶,母乳中糖份未能消化時而產生的顏色


8.啡色

接近一歲時,大便逐漸變啡,與成人便便相若


不正常大便顏色及可能健康問題

不正常大便形態

何時需要就醫?

家長日常觀察要點


嬰兒大便顏色是健康的晴雨表,家長可透過觀察初步判斷寶寶的消化狀況。大多數顏色變化與飲食有關,但若出現白色、血便或伴隨其他症狀,務必及時就醫。掌握這些知識,能讓家長更安心地照顧寶寶!


如有疑問,建議諮詢兒科醫生以獲得專業指導。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